这年头的人都健谈,搓背工一直找孟老太聊天,贡献了不少情绪价值。
搓背工提成低,为了生计,会偷偷卖点东西,玩具、搓澡布、汽水、糖啥都有。
甄臻买了几样,算照顾她生意了。
孟丽带了个大桶,把俩孩子放进去,甄臻买的玩具小鸭子可以放进水里,大宝小宝玩得很开心。
孟丽瞅着玩水的孩子,直感叹:
“婶子,你说时间怎么过这么快?转眼功夫,大宝小宝都四岁多了。”
“珍惜吧,等你到我这岁数就知道了。”
“你看起来可不老,我单位的同事都说你是我姐,有时候我真羡慕大国兄弟,你要是我妈,我不知道有多幸福。”
不是说孟大嫂不好,好也是好的,可比起她婶子差距可就大了,孟丽要是她婶子亲生的,亲娘如此能干,家里有这家业,还有什么愁的?
关键是她婶子会盘算,家里方方面面都安排的很好。
她婶子把孟华盘算成大学生了,又把孟大国和孟二勇盘算得有模有样,家里的儿媳、孙子孙女,一个没落下。
有了钱就改善家庭生活,电风扇、洗衣机、电冰箱都买了。
孟丽婆婆天天躲在屋里不出来,有曹家父母帮她带孩子,她也算幸运了,可抬眼看看孟大国兄弟三人的日子,又觉得根本比不了。
甄臻笑笑,怎么一个个都想给她当闺女?
原来程素就有这毛病。
说起程素,倒是好久没见着她了,过年那会,程素给她寄过一封信,还给她寄了自己织的毛衣和围巾,甄臻寄了几包零食过去,往零食里塞了五十块钱。
程素母亲死得早,父亲娶了后妈,帮衬不上她,甄臻怕她日子难过,总想照顾着点。
洗完澡,甄臻留孟老太吃了饭,家里做了红烧肉炖海带、醋溜白菜、萝卜炖排骨,还把孟老太的草鸡蛋给吃了,做了个水蒸蛋。
孟老太喜欢在老二家吃饭,家里伙食好,油水也多,不像孟大嫂做菜比她还抠门,舍不得油,舍不得盐,清汤寡水的。
原先也不觉得难吃,在老二家吃习惯了,回去总是吃不饱。
吃饱喝足,甄臻原想留老太太住一宿,可家里孩子多,没有多余的床了,只能委屈她回家住了。
临走前,还用饭盒装了点饭菜回去给孟老太爹,让孟大国骑着自行车把她送回去。
孟老太可高兴了,到了村子口,村里人就伸头跟她打招呼:
“孟大娘又去老二家了?大国把你奶送回来了?呦,这孙子可真够孝顺的。”
农村人就爱比这个,孟老太可高兴了,炫耀手里的饭盒,说是儿媳妇叫她带回来,给老头子吃的。
这几天,陶爱红可累坏了,她主动请缨到面料店干活,说到底是为了监督焦蕙兰。
她怕焦蕙兰黑店里的钱,影响她分红,恰好两家店中间连着,服装店赚多少钱,她一抬头就能知道。
是,确实是如她所愿了。
可她哪里知道面料店这么忙呀?
不都说县城人穷的吗?
一问都说没钱,一开门都来排队,的确良是比商场便宜,可再便宜也要8块钱一米呢!
这帮人买起东西来特别疯狂,不要命似的往前挤。
陶爱红忙得没空喝水上厕所。
钱是赚的挺多的,可赚再多钱都是公账,她也想动动脑子,玩点小聪明,可她婆婆把她算的明明白白。
这布料一尺不多,一尺不少,每天晚上都要对账,算账,一点作弊空间没给她留啊!
半个月下来,陶爱红累瘦了一大圈,下巴都尖了,好不容易养出来的肥膘也没了。
陶爱红照着镜子,都要哭了,“怎么又瘦了?”
三娃抱着玩具枪,瞥见陶爱红在镜子前摇摆,就说:“妈,你又臭美?”
“小兔崽子,老娘就照照镜子。”
“妈,我奶呢?”
“整天你奶你奶的,你到底是谁生的?你妈这么大活人站你面前,你就知道找你奶。”
三娃点点头,伸出手,“行,那给我5毛钱买图画书。”
陶爱红立刻变脸,“没钱,找你奶要。”
三娃翻了个白眼,找甄臻要了5毛钱,买了两套图画书,孟南和孟西在隔壁宋俏家做完作业回来,也趴上去看。
甄臻给零花钱大方,那是因为孩子不乱花钱,家里就是卖零食的,孩子不缺吃的,对吃的没啥感觉,人家孩子都要钱去买零嘴,他们都买书买玩具了。
来县城不到一年呢,书柜里已经摆满了,有新书也有在王玲那买的旧书。
几个孩子都挺精的,有品相好的图画书,就叫王玲给他们留着。
买新书的钱能买3本旧书,他们觉得挺划算的。
周一中午时,甄二嫂来了一趟,她那边买好了餐盘、炒锅,想做甄臻说的盖浇饭,可就是不知道这盖浇饭怎么做。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