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镇恶点了点头:“他们的情况我不是太清楚,但想来也是这种方式的,从北方离开自己稳定的家园,千里而行到了东晋,然后很快给骗进世家大族的庄园里成为世代庄客,这种套路,几十年来一直在继续呢,只有寄奴哥你上位这几年,才有所改变。”
刘裕咬了咬牙,恨声道:“怪不得你祖父大人根本不想来东晋,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世上虎狼横行,即使是汉人政权的东晋也不值得信任,这个道理,我也是少年从军,给坑害了十几年后,才慢慢领悟到的,所以,现在我只相信大权在手,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们相助,才能成就大业,你祖父大人也是明白了这点,所以他要的是南北对立,两朝并立,谁也无法吞并对方,这样才是天下百姓,尤其是汉人百姓之福,对吧。”
王镇恶微微一笑:“寄奴哥说得太好了,我祖父大人当时就是这样想的,不管是氐人还是汉人当权,能天下太平,没有战乱,才是好事,而氐人统治者要做到这点,就得学习周礼儒家,完全,彻底地改造成我们中原的帝国模式,慢慢地也不再只靠血缘关系,用宗室掌握权力,而是用天下有才华之士,进入权力阶层,从我祖父大人开始,汉人官员只会越来越多,这是人口所决定的。最后,当汉人官员掌握了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的各级权力之后,前秦的氐人,也会跟秦国,秦朝时给视为虎狼异族的赢氏一样,变成华夏本地的一族了。”
“至于东晋,有前秦的压力,那世家大族的吃相也不会那么难看,毕竟国家若亡,他们拥有的一切也会失去,于是谢安也好,桓温也罢,他们手中有权时,还是尽心保国,善待百姓的。”
文武分治能吏出
王镇恶的双目炯炯,继续沉声道:“一旦外界的这个压力失去,那就会是司马道子,王国宝这种人上台执政,那只会更苦东晋的百姓。所以,我祖父大人就是希望保持几十年,上百年的这种南北并立,不独不统的情况,完成永嘉之乱以来的种族融合,完成诸胡入夏的这个过程,再造华夏!”
刘裕笑了起来:“我明白了,你祖父要的是诸胡入夏,靠着胡人的人口和数量,来弥补自后汉三国以来,中原汉人数量的减少,以这些肯接受汉家文化,接受中原价值观的胡人,来补充原有的汉族人口,作为解决五胡乱华以来,汉胡矛盾的最终办法。”
王镇恶点了点头,说道:“是的,胡汉融合,以夷入夏,由此才是我们最终的解决办法,因为中原大乱数百年,汉人人口减少很多,而胡人大量进入中原,已达一两百年,想要把他们完全驱逐出中原或者是肉体消灭,也不现实,只有让胡人接受汉家的价值观和传统,让他们学会种地,学会纺织,才是解决之道。”
刘裕冷冷地说道:“可是从曹操引五部匈奴入中原以来,包括羯胡石勒这些人,他们早就学会种田耕地了,但仍然是一有机会就作乱,这汉胡之别,如同云泥,就算是几十年,上百年,也无法消除,一有首领来登高一呼,让大家作乱,不也是从者如云,弄出五胡之乱吗?”
王镇恶摇了摇头,正色道:“这就是引胡人入中原后要做的事了,五胡之乱,源于八王之乱,其实和我刚才说的氐族的分离族群,以宗室亲王镇守的问题是一样的。说白了,是仍然把他们自己的群体集中起来,交给宗室亲王,部落大人来全权管理,这些部众就只认这些首领,不认君王。”
“八王之乱也是同理,八王坐镇地方,手握重兵,管兵管粮,这些部下的将士们就只认这些宗室亲王,他们只要起了反心,那部下的将士们和在职的官员,也会跟着一起造反。如何在地方上分离兵将,不让他们掌兵掌权,这是帝王需要考虑的事情。”
刘裕笑了起来:“所以,只有实现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度,要用帝王随时可以罢免或者是任用,改封的官吏来治理地方,要用可以随时裁撤的将领来临时指挥军队,而不是让他们拥兵自重形成尾大不掉的军阀,要文武分离,文官负责治民,武将负责领兵,最好是训练和作战再进一步分化,形成制约,让官不常任,将不在军,这样才能避免割据作乱的可能,对吧。”
王镇恶点了点头:“是的,就象您在灭了南燕后对于这些鲜卑人和汉人大族的做法,不让他们的部落首领再长期控制部落族人了,也不让汉人大族可以永远地控制本地民众,吏士学校就是好的培养地方基层治理人材的办法,只不过,现在的蓝翔吏校,又有给地方豪强们控制,只收自己子侄的地方,以后打完了仗,还得好好地重新治理一下呢。”
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:“这就是我和胖子讨论出来的办法,绝不能再让青州的鲜卑首领或者是汉人大族继续控制地方的管理权,以后我们也要把各地的胡人全部打散,编户齐民,再不能让刘渊这样的胡人首领再去管理和控制他们,当然,这需要足够多,也有能力,能让人信服的基层官员与吏士才行。”
王镇恶正色道:“以我的愚见,仍然是最好让有功的将士们,先进蓝翔吏校去培训,他们不一定有很好的文化,甚至不一定识字,但胜在没有太大的家族势力,不太可能在地方形成割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