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穿衣的郎君抬眸,吻去她骤然滚下的珠泪,“别哭。”他笑着哄慰她,“他也写,帝清,圣也。是我想看到的。”
&esp;&esp;帘帐掀开,殿中侍者并不见怪,唯一副等候许久的模样,送来的除了君主冕服,还有丞相的凤池清波袍。
&esp;&esp;两人各自理妆更袍毕,宫人退下大半,江见月从妆奁中寻来一个荷包,系在苏彦腰间。
&esp;&esp;荷包针脚不堪入目,同官袍格格不入。
&esp;&esp;但江见月说,她绣了很多年,从明光初年就开始绣了。又给他看,里面放了那一截金线累捆的青丝。
&esp;&esp;她坐在榻上,理好他腰封,仰首道, “愿添新岁月,春满山河。”
&esp;&esp;他摸着那个荷包,握住她的手,看她腕间珐琅镯,半跪她膝前,该是他仰望她,“愿君百千长,岁岁似今朝。”
&esp;&esp;“阿母——”孩子稚嫩的奶音从外头传来,打破屋中静谧,多出一份欢愉。
&esp;&esp;“苏大人,您这样早就来啦。”长生见到苏彦,弯下亮晶晶的眼,与他微笑,“还是你昨夜没有走?”
&esp;&esp;苏彦一瞬不瞬看着他。
&esp;&esp;“长生!”江见月抱起他,抚摸他腰间玉佩,抬眸看过苏彦,“他不是苏大人,以后莫唤苏大人了。”
&esp;&esp;“那他是谁?”
&esp;&esp;“他是你阿翁。”
&esp;&esp;作者有话要说:
&esp;&esp;来晚啦,发个红包哈!
&esp;&esp;第79章
&esp;&esp;新春伊始, 正月初一惯例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大朝会。
&esp;&esp;这是景泰十一年的正旦会,为祝女帝继位十周年,自是空前盛大。天未亮,宗亲百官便按照阶品依次从殿前场地上、到殿门廊下、再到殿中候着。
&esp;&esp;未至平旦,天光未开,原还是乌蒙蒙一片。但总算后半夜雪停了,从廊下至宫道, 半丈高的铜雀龟台上烛火高燃, 加盖琉璃罩,发光中生出一点暖意。
&esp;&esp;衣丞令领宫人给外场的官员们依次发放紫金手炉,道是天子特赐。这处露天场地上候着的乃是九卿座下六百秩至一千八百秩京官。
&esp;&esp;正旦日逢雪天, 乃自然事。
&esp;&esp;能到这处的京官也都能用得起紫金手炉,甚至很多人袖中便怀揣着一个,乃官宦人家寻常物件罢了。
&esp;&esp;然自然事, 寻常物, 如此凑在一处,却是从前郢至今数十年中头一遭。
&esp;&esp;一时间场地上掀起一阵叩谢天恩的潮涌声,诸臣伏拜, 潮声化水, 看让人看得清楚。
&esp;&esp;最先看见的自是殿门两侧侯在廊下的人。乃从杜陵邑而来的前郢宗亲以及部分世家勋贵, 还有此番从各地入京的刺史及以上官员。
&esp;&esp;这会闻声望去,众人还有些许疑惑。
&esp;&esp;时值考工令领人过来给廊边炭炉加炭,往常只有延往前方御道的两个青铜龟炉点着炭火,今日左右两侧每隔丈地便点上炭炉,将廊下烘烤得如同烧着地龙的内殿。
&esp;&esp;遂有刺史问道, “天子未至,外场何故跪拜?”
&esp;&esp;这一问, 好几位郡守和州牧亦围拢过来。
&esp;&esp;考工令作揖行礼,恭敬解释。又退身督促侍者好生添炭,莫有遗漏。如此问话观闻的众人看一排排炭炉,又看场外同僚,多少心中熨帖。
&esp;&esp;左廊处十余人身披斗篷,手捧暖炉,女郎雍容,男儿风流。只是贵者贵矣,妆容衣衫皆低调,深衣不绣纹,锦袍着哑色。这会亦眺望外场跪拜后起身的泱泱群臣,耳中灌入各地官员对女帝的赞誉褒奖。
&esp;&esp;女郎中以舞阳夫人为尊,到底是太后之母,纵是没有了长公主封号,然于前郢宗亲而言,依旧是独一份的尊荣,数位侄女皆是前郢宗室女,同陈婉一般大小的年纪,这会都围着她簌簌低语。
&esp;&esp;舞阳有一搭没一搭地应话。
&esp;&esp;明明此间皆是公主王孙,然场外跪拜者所向却不是她们。
&esp;&esp;明明这是她们自幼长大的地方,但她们却再难跨进殿去。
&esp;&esp;殿内。
&esp;&esp;此时此刻未央宫的前殿内。
&esp;&esp;所处乃江氏宗亲,从边境而来的长沙王穆平,中山王韩云,定安王樊篱,一直镇守京畿的楚王章继,以及他们的王妃和子嗣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