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平州乱军四处肆虐,已经成大梁心腹之患。这等时候,正需要太子殿下撑起朝堂,稳住民心。”
&esp;&esp;“臣恭请太子殿下立刻回宫,举行登基大典。明正则言顺,有殿下坐镇,臣等才能齐心合力。”
&esp;&esp;张尚书戴尚书纷纷出言附和。
&esp;&esp;安国公动作稍慢一步,真挚诚恳却绝不弱于王丞相:“殿下对皇上的一片孝心,日月可鉴。只是,大梁朝堂离不了殿下,宫中还有太后娘娘贵妃娘娘她们,都在等着殿下回去。殿下是所有人的主心骨。”
&esp;&esp;东平王等藩王也纷纷出言,劝太子回宫。
&esp;&esp;姜韶华默默等到了最后,才轻声道:“死者已矣,活着的人,要承担更多的重任。堂兄,回去吧!”
&esp;&esp;眼睛赤红的太子,这才想起眼前的韶华堂妹年幼丧母,祖母祖父也相继离世。虽然年少,却已饱尝生离死别之痛。
&esp;&esp;这一刻,太子忽然觉得和这位堂妹亲近了许多。
&esp;&esp;太子终于张口道:“传孤口谕,启程回宫。”
&esp;&esp;众臣齐齐松一口气。
&esp;&esp;二皇子今日也格外听话,站了半天也没哭闹。甚至自己随着队伍走出了皇陵。
&esp;&esp;当然,他的右手一直紧紧攥着姜韶华的手。
&esp;&esp;来时众人扶着天子棺木前行,回程时候就没那么多讲究了。离开皇陵十里左右,太子就上了马车。众臣也结伴坐到了马车上。
&esp;&esp;“二弟,你坐我身边。”
&esp;&esp;太子低声呼唤。
&esp;&esp;二皇子连连摇头,紧紧抓住姜韶华的手。
&esp;&esp;太子有些无奈,冲姜韶华歉然道:“二弟就是这脾气,认准了谁就是谁,在宫里只要范贵人。现在不在怎么地,就认准你了。这几日实在辛苦你了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轻声道:“些许小事,算不得辛苦。关起门来说一句,现在正是堂兄最难的时候,我这个堂妹帮衬一二,是天经地义的事。”
&esp;&esp;自家兄妹,何必客气。
&esp;&esp;太子心里涌起阵阵暖流,也不再多说什么。
&esp;&esp;姜韶华抱起二皇子,上了马车。二皇子静静依偎在姜韶华身边,看着乖巧极了。
&esp;&esp;郑宸默默凝望这一幕,心里涌起一丝怪异的感觉。
&esp;&esp;说起来,姜韶华前世就是死在二皇子母子手中。她心里对二皇子焉能没有怨恨?可这几日,姜韶华一丝未露,不知以什么手段哄住了二皇子。连带着太子也对她亲近了许多……
&esp;&esp;这等手段城府,令人不得不心生戒备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来时两天两夜,回程便快得多,只一天光景。天黑之际,太子便率众人回到了宫中。
&esp;&esp;王丞相安国公等重臣皆散去,各自回府歇下。一众藩王在京城也各有住处。
&esp;&esp;姜韶华也拱手告退:“殿下,我这就回南阳王府。等明日再进宫来觐见。”
&esp;&esp;太子略一点头。
&esp;&esp;没曾想,姜韶华刚一转身,二皇子就迈着小胖腿追上来了:“堂姐不走。”
&esp;&esp;当着太子的面,姜韶华格外有耐心,语气也分外温柔:“我进京城这么久,一直待在宫里,现在丧事已经结束,也该回王府了。”
&esp;&esp;二皇子紧紧拉着姜韶华的衣袖,语气坚定:“堂姐不走。”
&esp;&esp;太子有些无奈,也有些头痛:“二弟,别胡闹。韶华堂妹有自己的王府,总得去住些日子。不能一直留在宫中。”
&esp;&esp;二皇子依旧攥着姜韶华衣袖不放:“我要堂姐。”
&esp;&esp;太子:“……”
&esp;&esp;姜韶华微不可见地抽了抽嘴角。心想要不是碍着太子在场,她定然给点“颜色”让二皇子瞧瞧,让他清楚谁好欺负谁绝不能招惹。
&esp;&esp;“二堂弟有几日没见亲娘,一定十分想念。”姜韶华委婉地暗示太子。
&esp;&esp;太子这才恍然,立刻吩咐:“来人,送信给范贵人,请她来带二弟回寝宫。”
&esp;&esp;太子一声令下,立刻有内侍跑去传口信。
&esp;&esp;范贵人早已哭肿了眼,恹恹无力地在床榻上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