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范贵太妃悻悻地住口。
&esp;&esp;姜韶华知道此事后,目光凉了一凉,对身边的陈舍人说道:“以后,不准范贵太妃靠近宝儿半步。”
&esp;&esp;陈瑾瑜满面愤怒:“直接就禁止范贵太妃来昭和殿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略一点头:“也好。传朕口谕,以后范贵太妃不得踏足昭和殿。”
&esp;&esp;这道口谕一下,范贵太妃的脸面就被扔到了地上。
&esp;&esp;范贵太妃一直对姜韶华登基为帝耿耿于怀,私底下怨言满腹,小动作频频,都被郑太皇太后压了下来。
&esp;&esp;姜韶华是懒得和她计较罢了。现在范贵太妃竟对宝儿蠢蠢欲动,也惹怒了姜韶华。
&esp;&esp;不想要脸,那就别要了!
&esp;&esp;陈瑾瑜振奋不已:“对了,这道口谕,要不要先经过景阳宫?”
&esp;&esp;“不用,”姜韶华淡淡道:“直接从昭和殿发出口谕,让整个宫廷的人都知道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什么?
&esp;&esp;昭和殿下口谕,叱责范贵太妃,严令范贵太妃不得踏足昭和殿?
&esp;&esp;靠在软枕上的郑太皇太后像被针刺一般,霍然坐直身体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
&esp;&esp;赵公公忙低声将原委道来。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被气得不轻:“范氏这个蠢妇!哀家之前让她禁足三个月,她才出来没几日,又四处惹祸。”
&esp;&esp;又气姜韶华:“有这等事,告诉哀家一声,哀家自会发落范氏。这般越过哀家下旨,哀家的脸面往哪儿放!”
&esp;&esp;姜韶华登基之后,几乎没有插手过后宫。整个后宫,依然是郑太皇太后的地盘。一来,姜韶华没这份闲工夫管理后宫,二来,是让出一部分权力,以此安抚郑太皇太后。
&esp;&esp;这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了。
&esp;&esp;现在姜韶华这一道圣旨,撕开了平和的表象。天子的强势,映衬出的,是郑太皇太后的逐渐失势和软弱。
&esp;&esp;赵公公忙张口安慰:“娘娘消消气。皇上爱女心切,这才严惩范贵太妃。娘娘一直卧榻养病,皇上不忍用这点小事惊扰娘娘。娘娘何必多心多虑。”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面色依然难看,冷笑连连:“是不是多心多虑,哀家心里清楚。”
&esp;&esp;“你去一趟昭和殿,代哀家告诉皇上。哀家身体不适,以后后宫诸事,哀家也操心不起了。”
&esp;&esp;第730章 失势(一)
&esp;&esp;越是失势之人,越不愿承认,甚至要加倍地蛮横和强势。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张牙舞爪的愤怒叫嚣,落在赵公公眼中,就如纸糊的老虎,一戳就破。
&esp;&esp;赵公公表面唯唯诺诺地应下,转头出了景阳宫,嘴角便悄然扯出一抹讥讽的冷笑。
&esp;&esp;郑家已经完了。
&esp;&esp;太皇太后没了郑氏父子这对爪牙,对朝堂的影响力大大削弱。便是在后宫里,威望也大不如前。
&esp;&esp;一个是如日中天的天子,一个是垂垂老矣的太皇太后,宫人内侍们又不是傻子,心渐渐就靠了过去。
&esp;&esp;再者,李太后在天子的支持下,也算站起来了。一场宫变,李家损失惨重,死了李尚书和李博元祖孙两个,不过,也比郑家强得多。至少,李家还有忠臣的名声,李家男丁继续在朝堂做官。所以,李太后有了底气和太皇太后抗衡。
&esp;&esp;郑太皇太后说一不二的时代,已经结束了。
&esp;&esp;万幸,之前几年他和郡主保持着友好往来,彼此融洽。郡主坐了龙椅后,对他依然不错。良禽择木而栖。他也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退路了……
&esp;&esp;赵公公脑中转得飞快,脚下也没歇着,快步赶到了昭和殿。
&esp;&esp;皇上还在月子中,不见外人。出来招呼赵公公的是陈舍人。
&esp;&esp;陈舍人和赵公公也是老熟人了,笑吟吟地寒暄几句。
&esp;&esp;赵公公一脸为难地传了太皇太后的话。
&esp;&esp;陈舍人显然早有预料和准备,笑着应道:“皇上说了,太皇太后娘娘凤体不适,从年前便卧榻养病,至今还没好。以后,后宫诸事就请太后娘娘打理,太皇太后娘娘就不必费心了,正好能安心养着凤体。
第一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