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那些制片人会因为他的干涉而拒绝北川良子,可哥伦比亚不会。
哪怕哥伦比亚早就被索尼收购,它依旧象征着人人向往的好莱坞市场。
石原隆从头到尾都没想到,北川良子会搬回来这么一位重量级嘉宾救场——他相信,今晚绝对不止他一个人对此感到吃惊。
她几乎做到了一件在所有人眼中可能性为0的事情。
石原隆没精力再去揣测这件事背后的推手究竟是谁,只沉沉叹了口气,冷静地说,“我明白了,小泉,不用你提醒,我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安静的输家。”
他到底在圈内混迹多年,城府不浅,不会真的因为这件事彻底失态。
“别这么想,石原,你当然不会是输家。”小泉广司不是很走心地安慰道,“无论如何你都是北川的前辈,改天由我做中间人,大家一起聚一聚,之后还是可以好好相处的嘛。”
这种客套话石原隆当然也不会真的当做一回事,笑呵呵同他打了几句机锋,没过一会儿就挂了电话。
显然,对方也很满意他的识趣,忙不迭地抽身而去,重新投入于下一场谈话。
屋子里的视野很昏暗,石原隆隐隐约约能感觉到有些光透过庭院照了进来,但却并不足够明亮。
他默不作声地看着手机,心中思绪百转千回。
比起他这个疑似得罪了藤田陵的前制片人,小泉那家伙必定更想抓紧时间摸清那位新制片人的底细——两者相比,更显得和他聊天是在浪费时间。
这种久违的、被蔑视的感觉,让石原隆有些气恼,又情不自禁感到酸楚:当初从大阪来到东京求学时,他曾切身体会过各种人情冷暖,但那样的苦日子已经离他很远很远了,远到他几乎快要忘记那种被人无视的屈辱感。
从他在娱乐圈崭露头角那一刻开始,他就成了圈内备受追捧的青年精英,所有人都渴望认识他,所有人都想要接近他……他能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热情与阿谀奉承。
但刚才,那一瞬间,他似乎又变成了少年时期那个灰扑扑的自己。
他成为了所有人避之不及的边缘人物。
石原隆这些年滋生出的傲慢自大在这一刻消失殆尽,他犹豫着拿起手机,重新拨出了一个号码。
无论如何,他还没有走到绝路,一切都还来得及挽回。
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将会投拍《广尾杀人事件》的消息仿若一阵飓风,在半天时间内传遍了海内外各方相关人士。
即便隔着时差,这条新闻传回华国的速度也快得不得了,在网友们倍感震惊之前,内娱其他同行就先一步得到了消息。
说实话,这并不是苏灵溪第一次做出突破所有人预期值的事。
从她出道以来,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似乎都在不断拔高所有人的预期值:从出演《十六岁的夏天》一炮而红开始,她就成了年轻女孩们羡慕的那个幸运儿,高票房实绩为她带来了更多剧本;紧接着,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《红色野心家》,开机前不被看好的“三无剧组”,最后却被搬上了柏林电影节的展映区;而《蔷薇刺》毫无疑问把她的事业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,柏林影后,金像影后,和戛纳最佳导演合作……事情开始发生梦幻般质的变化。
人们弄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,却又由衷地为她给出赞叹。
而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——所有人都以为《广尾》剧组陷入了巨大的难题之中,苏灵溪即将面临首次滑铁卢的失败,结果——只花了几天的功夫,她们迅速得到了哥伦比亚的青睐。
这是她们的pn b?还是意外之喜?
又或者一切都只是一场天衣无缝的炒作?
大多数人都在忙着思考这几个问题,更重要的是:她们究竟用了什么办法,能够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找到哥伦比亚为她们兜底?
众所周知,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有多么高傲,又有多么挑剔。
为什么她们能够做到这一切?
人们在乎的不是这一百万美元的投资,而是这场合作意味着的讯号——苏灵溪是否真的有机会走入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视野?
她……究竟能走到哪一步?
是到此为止,还是向着更高的视野前进?
她会成为第二个阮棠吗?
又或者能取得比阮棠当年更瞩目的成就?
一切都是未知数。
老派绅士
这则来自日本媒体的消息成功点燃了整个互联网的讨论热情,好莱坞三个字的出现也为尚处于拍摄期的《广尾杀人事件》涂抹上了一层华丽金粉——不论影迷还是刷新闻的路人,都实打实对这部影片产生了期待。
想办法推掉了大半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交邀请,时隔三天,苏灵溪风尘仆仆地重新回到剧组,再一次躲进了绫音的身体里。
说实话,比起社交,她还是更享受纯粹的演员生活。
“真没想到,短短几天剧组会有这么大变化。”化妆间隙,铃木亚美一边翻
第一版主